好命女?出門計程車代步 身障朋友不得已的選擇
【中時電子報方佳怡/專題系列報導四之二】
對張美玲來說,搭乘「小黃」趴趴走,是個又愛又恨的決定。(中時電子報)
出門都靠計程車代步,乍聽之下,覺得對方一定是有錢、又愛享受的人,不過,對於伊甸員工張美玲來說,搭乘「小黃」趴趴走,是個又愛又恨的決定,愛的是還好有計程車能夠搭乘,要不然在訂不到復康巴士的情況下、拄著雙拐的身體根本無法到外頭,而比一般人更容易遇到的拒載情形,也常讓她心情沮喪。
張美玲,是伊甸基金會「元老級」的員工,她在五個月大的時候,被保母發現她的腳不太一樣,在經過醫生診斷後,確定罹患了小兒麻痺症。三歲多,她裝上了另一雙腳,行動雖不方便,但爸媽從未放棄過她。
從美玲小學起,父母親就不辭辛勞的從台北送她到新竹一間特殊教育學校就讀,當時距離現今有三十多年,對外運輸工具就以三輪車最普遍,因此,當年美玲也是搭著「三輪車」就學,回憶起這段,張美玲開玩笑的說「我很好命吧!」,比照今昔,發現時代雖進步了,但身障朋友選擇一樣不多!
在校成績一向不錯的她,原本想選擇一般高中就讀,然後像一般人一樣升大學,但這個夢在「行動不便」下幻滅,回到現實,她選擇就讀育達商職,原因在於該校是全台北市唯一一間有電梯的學校。
美玲說,說沒「遺憾」是騙人的,但當初為了不讓父母親為了她再度擔心,這對她來說,看來已是當時最好的選擇。
畢業後的美玲也找到了一份工作,是在住家附近的一間會計事務所,擔任會計工作,本想幸運之神已開始眷顧,但隔年她因嚴重脊椎側彎開刀治療,休養的時間長達二年,想重回職場卻不順遂。
雖然如此,美玲還是不願與社會脫節,持續進修,在因緣際會下,她接觸到伊甸基會,從志工身份積極參與伊甸各項活動,在民國七十七年終於成為伊甸員工。
為珍惜這得來不易的工作機會及不讓父母親擔心,在這段時間,美玲努力學騎三輪摩托車,然後展開騎摩托車上下班的生活。
不過,從去年底起,美玲因身體退化的關係,右手無法托高、左邊頸椎又長骨刺,有次在加油時,因手沒有力量,撐好久無法順利上車,後方排了好長的隊伍,看著加油站的人一臉不耐的表情,美玲心裡非常受傷,於是在與父母親商量下,開始搭乘計程車上下班及就醫復健。
美玲說,自己在伊甸工作的關係,懂得有比她更需要復康巴士的身障朋友,因此,就算需要長期的就醫復健,她還是以搭計程車為優先,不過,幾次計程車拒載的情況,也讓她心情沮喪。
美玲說,有次他的父親陪她前往醫院復健,遠遠的就看到計程車往他們的位置行駛過來,但車子一靠近,發現美玲拄著雙拐、又有輪椅,明明車上空蕩蕩,司機先生還是選擇呼嘯而過。美玲無助地說,每次總要花二十分鐘左右才能叫到車,幾次下來,也讓好脾氣的張爸爸動了氣,她因不忍年近八十歲的老父親還要跟著她受氣,美玲索性就不前往復健。
談到不去復健影響不大嗎?孝順的美玲無奈說,「不想再讓爸爸受氣了,應該沒問題吧」。
於是美玲在父母親的強烈建議下,希望改由搭乘復康巴士出門,不過,由於現行復康巴士數量有限,搭乘對象有一定的優先順序,美玲障礙程度鑑定為中度,搭乘名單內老是沒有她的位置。
對此,愛女心切的張媽媽點出一個問題,她認為女兒因為障別鑑定,並非搭乘復康巴士優先對象頗有微詞,另外,張媽媽也認為美玲也開始有點年紀了,身體不免開始老化及退化,怎麼可能障別鑑定還是維持在中度,因此,她也盼相關單位重視這個問題,不要失去了政府對於身心障礙者權益給予保障的美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