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6月6日

豪雨黴菌滋生 皮膚瘙癢難耐

豪雨黴菌滋生 皮膚瘙癢難耐
陳旻苹/台北報導 中國時報
 全國各地近兩周出現局部性大雨,氣象局持續發布豪雨特報,中南部和東部地區都傳出淹水災情。醫師指出,門診出現不少與大雨潮溼相關的皮膚問題,有的因為衣物被水浸溼、有的是接觸髒水,導致皮膚過敏或黴菌、細菌感染造成瘙癢不適。
 萬芳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楊弘旭指出,潮溼天氣本身就容易造成細菌、黴菌滋生,若是長時間穿著潮溼衣物,對皮膚有相當影響。從皮膚悶溼引起刺激過敏,到各種黴菌、細菌感染,有以下幾種常見疾病需特別留意。
 1毛囊炎:正常人的皮膚表面都帶有表皮菌,一般不會引起毛囊發炎,但如果皮膚一直在潮溼狀態且被悶住,毛囊細菌會增生,侵入皮膚內層導致感染發炎。常見於臉部、背部或是大腿等容易接觸雨水或被溼衣褲悶住的地方,此時會出現一顆顆類似痘痘的毛囊發炎,不過不同於一般毛囊炎的是,病處往往會又癢又痛,因同時伴有細菌感染、刺激過敏兩因素,此時若不當擠壓或搔抓,常會進展成蜂窩性組織炎。
 2足癬:即所謂香港腳,是一種黴菌感染。好發於溼熱的夏季,若是加上雨季就更容易發作。臨床上會出現小水泡、足底脫皮或趾縫糜爛,尤其是趾縫糜爛者往往會有微細傷口,不小心便容易引起次發性細菌侵入而導致蜂窩性組織感染發炎。所以在梅雨季節,足部的衛生更加重要,趾縫有脫皮糜爛需盡速搽藥,以免進一步感染。
 3灰指甲:黴菌侵入不健康或受傷感染的指甲所導致,手部、足部均會發生,長期穿著悶溼鞋襪,或手腳長期泡水者,最容易造成黴菌侵入指甲。一旦造成指甲黴菌感染,一般較難以治癒,容易一再復發,需要長時間搽藥或口服藥物治療。預防之道,需避免手腳長期泡水浸溼。
 4過敏:被雨淋或沒曬乾的衣物,長時間接觸皮膚會引起溼癢不適,臨床上常見有發癢的紅疹或丘疹。其實,不只是皮膚過敏,其他像是過敏性鼻炎、過敏性氣喘病,也常在潮溼季節發作。溼度大時,環境中的有機物質容易發霉,導致過敏原黴菌增生,進而引發疾病。辦公、居家均應保持環境乾燥與潔淨,並且維持通風良好。
 5汗斑:多發生於身體悶熱處,或容易流汗、溼熱的環境,容易復發。下雨天若是長時間工作的上班,更應保持乾爽。
 楊弘旭建議,在溼悶的夏季,保持乾燥是避免皮膚疾病最重要的工作。上班族若是遇到天公不作美,下起大雷雨天,最好穿著通風透氣衣服,同時,不妨多帶毛巾或一套內衣褲更換。不慎踩到水後,腳底應盡量擦乾或用吹風機吹乾(盥洗室烘乾機也可利用),尤其是腳趾與趾縫一定要乾燥。若是穿著雨鞋,也需注意別悶太久,最好一到上班地點或回家後趕快換穿拖鞋,以免黴菌或細菌滋生。

2008年6月4日

鉅亨看世界-節能東西軍

鉅亨看世界-節能東西軍
鉅亨網06/03 18:00

次貸風暴才稍漸緩和,但全球消費者恐怕仍無法喘
息。隨著物價火車頭的石油一開跑,電力、天然氣將緊
追在後,通貨膨脹成為今年全世界最熱門的話題,不少
專家警告這將成為經濟體的毒藥。而面對這一場危機,
政府在節能環保與民生經濟之間該如何做出最適當的選
擇,將是這幾年最大的難題。
根據德國《明鏡周刊》報導, 5月下旬,當國際油
價觸及每桶 135美元時,德國的汽油價格也衝破每公升
1.5歐元(約新台幣70元),德國社會正在經歷一種形式
特殊的能源危機,每個人無不想盡辦法縮衣節食,但家
用電力、能源、食材的成本已經漸漸不堪負荷,連早上
洗個澡都會擔心。
過去曾大膽斷言今年經濟蓬勃發展的那些專業經濟
學家,現在也和消費者一樣手足無措,因為過去所有的
預測數字已經全部失靈,他們感覺到經濟未來將遭遇的
危機已經在悄悄蔓延。
能源危機的發生基本上有三個很重要的因素。第一
,中印等新興市場對原物料的需求近年來暴增;第二,
貪婪的投機客伺機炒作市場;第三,政府抗暖化的保護
措施。
現在,德國的許多消費者已經改變了過去的生活習
慣,包括度假次數慢慢減少、上下班通勤皆使用腳踏車
等,連找朋友都盡量透過電話,避免直接見面多花錢。
但是在薪資仍未有任何變動之下,似乎無論做再多的改
變都無法阻止荷包隨著油價走高而慢慢流失。
以一個常通勤往返北部城市呂貝克(Lübeck)和漢堡
市 (Hamburg)的上班族來說,今年光是花在汽油的錢平
均將會多出 500歐元。而對於德國家庭來說,花在暖氣
和電力的錢現在大概已經佔總支出 4成以上。
不過德國人最憂愁的還不只這些,他們害怕「油價
失控」的狀況將永無止境。
因為歷史經驗告訴他們,過去幾次能源價格飆升之
後都會漸漸回落,因此也不致於影響生活太多。但是這
一次,德國人能源支出成長的速度已經超過了收入,石
油、天然氣、汽油和電費的飆漲,逐漸開始威脅整個經
濟體。
■ 什麼都漲
位於美國的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BOT),裡面的數字
很難沒有一天不創新高。
消費者感受最深的莫過於汽油價格,有機構專家預
估到了2009年底油價將會越過兩百美元關卡,日前歐洲
航空業巨頭空中巴士(Airbus)也警告德國的飛航業恐怕
將「瓦解」。消費者最息息相關的電費,目前的價格也
一直跌不下來,業界相信未來還會持續增加。
更糟的是,不只石油和電力,天然氣現在也成為德
國家庭的沉重負擔。自從2000年以來至今,德國的天然
氣價格暴增了 75%之多,而平均 3人家庭所負擔的瓦斯
費用,每年更以增加幾百歐元的速度變得越來越貴。
雪上加霜的是,德國提供天然氣的最大公用事業公
司 E.ON(EON-GE) 已經透露為了反應市場價格,未來可
能將瓦斯價格再度調漲 25%,目前並沒有確定時間或是
幾階段調漲。但是德國人心中自知只要漲價決議拍板定
案,其他公司也會跟進,屆時平均 3人家庭所負擔的瓦
斯費用將會多出 400歐元。
■ 電產能下降
除了能源市場供需失衡之外,發電產業結構的改變
也為影響價格的因素之一。日前社會民主黨等人的主張
放棄核能發電的決議下,德國的發電業產能將消失了四
分之一以上,但要如何彌補這一塊的空缺卻沒有人真正
知道。
德國能源部表示,德國不僅面臨能源供應出現問題
的困境,而且能源產量不足勢必將更推升價格,就算是
替代性能源也無法滿足目前的急迫的需求。
德國政府日前喊出2020年前永續性替代能源如水力
、風力或太陽能佔總電力來源將會提高至 30%,同時也
不斷給提供太陽能電力業、風力發電業和生質燃料發展
巨額的補貼,國家對於替代性能源的支持,也等於每戶
德國家庭一年得多負擔30歐元,而且預估在未來八年內
將會增倍,成為一項極具野心的昂貴計畫。
■ 政治上的難題
站在能源危機最前線的人民,現在被物價壓得透不
過氣來。於是德國政府官員態度漸漸起了轉變,曾經致
力抗暖化的政治人物,現在卻建議政府應該減輕人民物
質生活上的壓力。例如想幫助低收入通勤族的德國環境
部長Sigmar Gabriel、主張減稅的基督教社會聯盟
(CSU)主席 Erwin Huber等,甚至連環保專家也體諒辛
苦的消費者。
於是這種情緒,間接造成了上周德國政府的一件減
碳方案未能如期通過,德國左傾政黨 SPD(社會民主黨)
等人皆不贊成在目前能源成本升高的環境下,還要另外
課徵二氧化碳的稅,於是這件案子再度遭到擱置。
這一場來勢洶洶的能源與石油危機,還境保護與消
費生活的平衡點,該如何妥善拿捏,各國政府現在正是
如此兩難的困境。該如何讓消費者適當的吸收成本?如
果油電雙漲,再加上家家戶戶都會用的天然氣,那麼環
境保護的措施還能落實多少?能源稅是否應該還要再降
低一點?
■ 碳減量的角色
而促使短期內業界與消費者荷包減少的另一個原因,
就是現在當下最流行的碳減量。
德國政府在今年初開始參與了碳權的拍賣,雖然數
量不多,但計畫在未來12內將會減少 20%的碳排放。而
根據歐盟執行委員會 (European Commission)估計,到
了2013年能源企業的碳交易規模將會越擴越大,屆時二
氧化碳會像股票或黃金一樣成為市場炙手可熱的交易商
品,歐洲企業也將會慢慢淘汰舊設備轉向新式的潔淨科
技。
然而在這種環境下,有專家擔憂節約能源的趨勢將
會衝擊到經濟健康的發展,因為未來能源供應商將被課
徵的額外稅收將會轉嫁到消費者身上。根據德國經濟研
究機構研究指出,德國今年花在煤炭、石油與天然氣上
的金額約為90億歐元,已經比去年足足成長了 20%。一
旦企業和個人額外支出進一步減少,意味著消費活動將
會趨緩,不利於總體經濟的未來發展。
最後就會變成企業界漸漸變得不再投資新機器,消
費者不再外出購買新汽車或去看一場電影,國家經濟巨
輪失去滾動的力量,終將滯留原地無法前進。
不過也有專家認為在高油價時代裡,正是考驗國家
該如何結合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大好時機,不是一昧
去調降石油關稅或是環保相關稅收,而是該想辦法如何
真正脫離石油。
專家認為在資源日益短缺的情形下,政府更應落實
環境保護的措施,找出更有效率的可行辦法,例如提撥
給老舊的發電廠多一點資金去更新設備,少一點給前景
不明又昂貴的太陽能產業。
(程宜華)

醫學、宗教聯手 憂鬱病患 迎向陽光

醫學、宗教聯手 憂鬱病患 迎向陽光
中國時報 黃天如/台北報導
 根據調查,64%民眾在處理憂鬱情緒時,除求助醫師外,也會尋求宗教力量。
 「憂鬱症每次發病時間約半年,且隨著發病次數及頻率愈高,腦細胞會萎縮,甚至衍生早發性痴呆。」台大精神科兼任教授林信男說。
 現代人常為憂鬱症所苦,董氏基金會表示,宗教信仰是國人重要精神支柱,在憂鬱症治療上,醫學與信仰雙管齊下將成為趨勢。
 根據董氏基金會調查,國人在處理明顯憂鬱情緒時,約64%的人除求助專業心理治療師及醫師,同時也會尋求宗教的力量,由此可見宗教信仰在台灣民眾生活中,長期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
 有鑑於此,董氏4年前開始與宗教團體合作,在全省各地培訓近2千名宗教服務人員,希望藉此結合宗教與醫學力量,攜手帶領憂鬱症患者迎向陽光。
 ■久病不癒 腦細胞會萎縮
 身兼精神科醫師及台北東門教會長老的林信男表示,一般人只知道精神分裂反覆發病會導致患者功能退化,但影像醫學最新臨床發現,久病不癒的憂鬱症患者腦細胞與常人相較,會呈現明顯萎縮狀態,影響所及,有些人甚至會從最初的假性痴呆惡化為正港的痴呆症。
 當憂鬱症降臨時,透過正統醫療設法控制症狀,進而預防復發是必要的。
 林信男說,研究顯示,憂鬱症第1次發病後2度發病的比例約為50%,第3度、第4度發病的比例更將增為70%及90%以上,且症狀一次比一次嚴重。
 ■經行 有助患者集中注意力
 醫療乃有其極限性,林信男舉例,人腦就像一台超級電腦,藥物或可做到「硬體」維修;但在「軟體」部分,亦即促進患者的人際關係、社會互動,則要靠宗教團體的力量。
 一貫道總會理事長李玉柱表示,一貫道講求天人合一,其中的「天」可視為宗教,「人」則是醫學,兩者應相輔相成。
 他建議,一貫道講求「經行」,意即每走1步就念經文上的1個字;憂鬱症患者不妨融會貫通,例如每走1步就自我暗示「我很好」、「我很勇敢」,有助於患者集中注意力,暫時忘卻煩心事。
 慈濟人醫會醫師李嘉富說,證嚴法師曾訓示信眾「分秒不空過,步步踏實做」,他也曾多次見證罹患憂鬱症甚至癌末的慈濟志工,每天仍神采奕奕地投入環保志業;換言之,只要不執著於自身,身心自能豁然開朗,至少能做到與病痛和平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