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經驗》股災後募基金 績效更優
【經濟日報╱記者徐慧君/台北報導】
2007.08.08 03:29 am
自7月19日以來,美國次級房貸事件愈演愈烈,全球股市震盪幅度加大,漲跌難料,投資人信心也受到影響。然而根據統計,在股災修正後募集的基金,常因進場時股價已經過整理,表現反而容易打敗同類型基金。
摩根富林明投信總經理侯明甫表示,這波全球股市回檔,是由美國次級房貸問題引發,但此一金融事件引發層面雖廣,實質影響卻不深,部分金融產業或投資人即使受傷,但程度應不嚴重,待心理因素調整後應可回歸基本面。而根據歷史經驗,投信公司在過去幾次股災結束前後募集的基金,多有較大盤或同類型基金更出色的表現,顯見「低點進場更能掌握上漲行情」。
若不包括今年表現,自2002年以來MSCI世界指數出現三次比較大的回檔。首先是2002年第三季,由美國世界通訊(World-Com)財務弊案掀起全球股災,低點出現在2002年10月,若計算3月高點到10月低點跌幅,超過30%。
第二次則出現在2005年第二季,原因是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加速升息、油價飆高引發全球股市回檔,但回檔幅度僅在6%、7%,低點出現在2005年5月;第三次則是在2006年第二季,是由漲太多的金磚三國引爆,新興市場重挫20%至30%,低點出現在2006年6月,當時投資人信心重挫,悲觀氣氛瀰漫,台股也下挫到6,200多點。
根據理柏資訊(Lipper)統計,在前述三次股災後兩個月內募集成立的基金,在絕對報酬或相對報酬與同類型基金平均比較方面,都有亮麗表現。若排除債券及平衡型基金,總共有七檔不同類型的股票或組合型基金在股災後募集成立,成立以來均有不錯報酬。
其中富鼎亞美、第一富蘭克林第一富、滙豐歐洲精典組合、寶來全球新興市場精選組合、元大泛歐成長基金報酬率均打敗同類型基金平均值;保誠印度、摩根富林明新興35基金的報酬率雖然與市場平均相去不遠,但因進場時買在低點,享有與同類基金相比較低的波動度,也有一定程度的受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