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2月28日

〈分析〉Morningstar:解析通膨成因 投資觀察重點在成本壓力

〈分析〉Morningstar:解析通膨成因 投資觀察重點在成本壓力
鉅亨網黃欣.綜合外電02/27 20:21

你是個精明的投資人,正致力於累積財富好讓自己
有更好的退休生活,也讓家人可以過得更寬裕。你對你
的投資很有信心,你所持有的企業體質穩健,在經濟衰
退的洪流中仍能有相對不錯的表現,經濟回春時更是亮
眼。但 《Morningstar》主筆Bill Bergman提問:如果
通膨問題愈來愈嚴重,你是否有必要對投資做些不同的
配置?
若想要買進普通股並長期持有,衰退時期是絕佳的
時間點。雖然節節升高的通膨會侵蝕獲利,而放緩的經
濟卻不見得會改善它,但對長期投資人而言,這仍是買
進被低估個股的好時機,問題只在於如何觀察通膨趨勢
,及挑選哪些個股而已。
通膨發生在當局增加貨幣供給量以使商品與服務的
價格相對降低時,而通膨一詞,指的是一般物價水準的
提高。
有鑑於原物料或能源價格上漲,美聯儲的聯邦公開
市場委員會 (FOMC;Federal Open Market Committee)
,定期會表達對於「通膨壓力」的憂慮。但現代早已不
再是以物易物的時代,人們使用的是貨幣,而貨幣的價
值則由這12人的FOMC來決定。
通膨是個普遍被關注的議題,對投資人來說尤其如
此。而美國在1978年就制定了法規,要求貨幣當局必須
推動「穩定物價」的措施,不過從當時至今, CPI已經
上漲 3倍。
通膨為何如此令人害怕?畢竟它帶來的並非全然不
利。當借款人買進資產,在還款時間到來時,資產的價
格增加,而貨幣又變得便宜,就可讓借款人有所獲益。
但是通膨所帶來的廣泛負面結果更被大家所擔心,也因
此當局理論上要控制它。
很多人相信經濟成長放緩會減輕通膨壓力,因為經
濟成長快速時,通膨增加也很快速。但也有人對此提出
質疑,並認為從因果關係去思考會比較恰當。 Bergman
指出,真正應該擔心的,是通膨如何影響經濟成長。
就歷史資料來看,高通膨時期會帶來經濟成長緩慢
的時期,而低通膨時期則會帶來經濟成長快速的時期。
其原因可以總結為:高通膨直接削弱了經濟成長能力,
而在貨幣當局嘗試控制通膨、修正先前犯下的錯誤時,
經濟成長也會間接放緩。
但美國目前的經濟成長緩慢,非不表示通膨也將放
緩。在2007下半年,美國經濟大幅放緩,但2008年 1月
份的 ISM製造業指數,反而比1970年代晚期面臨高通膨
時的指數還高。
對投資人來說,成長緩慢的經濟會降低現金流動性
,並使企業股價下跌。相當於通膨侵蝕了利息、股利、
股價上漲等所帶來的獲益。
而當局的各項調查統計數據,也可能有問題發生。
當局制定了一套統計技術來測量 CPI指數,但這套技術
不是全然沒有爭議。經常有評論指出政府誤判了通膨狀
況,或通膨正在升高,但數據卻未表現出來。
及時、精確地解讀就業數字,涉及許多相關資訊及
獨立的判斷,而解讀通膨趨勢也是一樣。以 CPI數據或
GDP中扣除貨幣變動因素的個人消費支出平減指數來判
斷通膨比較容易,但除了指數之外,參考周圍情勢也很
重要。
就美國勞工統計局數字,美國2007年12月 CPI同比
上漲4.1%、個人消費支出平減指數同比上漲5%,都是自
1990年以來,同比上漲幅度最高的一年。當時中東原油
價格也處於高漲。
這兩種指數計算方式雖不同,但理論上測量的是相
同的內容。通膨的基調不但未變,而且還往錯誤的方向
發展。美國勞工統計局所宣布,美國2008年 1月 CPI同
比上漲4.5%,比2007全年還高。
但官方數據有時不盡然符合事實。由於指數計算上
的複雜與困難,和統計技術的改變,需與過往官方資料
、日常經驗、和其他簡單有效的數據交叉比對。最近,
美國全國採購經理指數的數據也不甚樂觀。
ISM 製造業指數自二次世界大戰起就開始測量至今
,它的組成很簡單而有效。它詢問各行業經理人,也是
站在業務最前線的人,有關業務成長、成本價格、雇員
人數等的簡單問題。將回答「成長」人數的百分比與回
答「持平」人數百分比的一半相加,就構成了這組簡單
易懂的平均指數。
若以每個月來看, ISM商品價格指數的波動幅度相
當劇烈,但若從1960年至2007年的長期來觀察,可以從
該曲線走勢與 CPI通膨率曲線兩者間的關係,發現一些
令人擔憂的訊息。
近年來, ISM商品價格指數曲線位於 CPI曲線上方
,這點和1970年代時很類似。其次,該指數通被當做預
測通膨率的領先指標。
高通膨會讓投資人備感挑戰。通膨導致較緩慢的成
長,也侵蝕了現金增值所可能帶來的獲利,但其優點則
是可能多達 2倍的報酬。在1970年代早期所買入的績優
股,即使在後來面臨了通膨高漲,仍有很不錯的獲利,
相同法則在今日應該仍然適用。
在目前的大環境下,《Morningstar》 建議應選擇
投資所得大於資本成本的穩健企業,但它們不見得是在
衰退中表現相對穩定的防禦型企業,反而有很多是對疲
弱經濟有高關聯度的企業。
Bergman 指出,如果該企業具有能夠避開成本壓力
,或其他通膨帶給小型企業壓力的競爭優勢,也有可能
在通膨高漲時有良好獲利。如零售通路商Wal-Mart
(WMT-US)與Walgreen(WAG-US),和建築材料商Vulcan
Materials(VMC-US),都是可能在經濟衰退中扳回一成
獲利的投資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