債券利薄 最怕匯損
【經濟日報╱記者呂郁青/台北報導】
2007.10.08 03:27 am
最近美國調降利率引發全球匯率波動,許多投資人發現手上的債券型基金獲利大幅縮水,投信投顧業者說,其實大多數債券收益率不到兩位數,投資人更需要留意背後隱藏的風險。
退休族最愛的金融工具債券以及債券型基金,因為定期配息,被稱為固定收益有價證券(fixed income),讓不少投資人誤以為債券不會賠錢,其實,最近債券獲利低反而容易被匯率波動吃光光。
說到債券投資風險,摩根富林明認為,利率風險(interest rate risk)絕對擺在第一位,雖然利率變化也左右股市表現,但它對債券的影響更為直接。
因為利率一旦上揚,新債的收益率與投資吸引力均拉高,現有債券便面臨下跌壓力,影響利率的因素包括通貨膨脹數據、經濟表現、資金供需與財政政策等,債券投資人都必須注意。
信用風險(credit risk)則是另一個重要的風險考量,雖然其發生機率可能不高,但卻可能使投資血本無歸。一般來說政府債券信用等級最高(如AAA),必要時政府甚至可採取加稅或印製鈔票的方式還債,投資人拿不回本金的機率極低,但是有些經濟情勢與財政體質不夠強健的新興國家,即使是政府公債也可能違約,像是過去俄羅斯就曾有無法償還債務的紀錄。
最近美國爆發次級房貸風暴,更讓投資人見識到「債券」不是真的穩賺不賠。根據信評機構標準普爾、穆迪的標準,只要信用等級在BB、Ba以下的債券,就屬高風險標的,由於違約率最高,也被稱為垃圾債券(junk bond)。
對跨國投資者來說,更大的影響應該是匯兌風險。因為匯率波動的程度遠大於債券變動,很快就會吃掉獲利微薄的債券收益。
摩根富林明舉例,2005年JPMorgan歐洲公債指數上揚5.7%,但當年歐元對新台幣貶值9.6%,新台幣投資者反而虧損4.7%,反觀2006年,債券表現雖持平,但靠著歐元升值10.6%,投資人仍有逾10%的報酬。
想要靠著債券或是債券型基金規劃退休理財,投顧業者建議先評估匯率風險,永豐金副總經理韓志宇則建議,可以透過全球債方式,因為投資多種貨幣,可以達到自然避險。
另外,通膨風險、再投資風險、贖回風險與事件風險等,也都會影響債券報酬,不過縱使影響因素高度複雜,債券相對股票仍屬低波動資產,於投資組合中仍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