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5月27日

無常

世間的萬物有生就有滅,有聚就有散,花開花謝,潮起潮落,人世間的生老病死,這是任何人都逃不掉的千古定律,所以佛教以「無常」這兩個字,來指出這個世間自然的真理。
在佛經中佛陀常常以「人命在呼吸間」,比喻生命的無常,要弟子們正視無常的逼迫性,要把握光陰努力在佛道上精進學習。
因為「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誰也不知道下一瞬間我們會發生什麼事,所以身為一個佛教徒,要懂得時時以「無常」來警愓自己,把握當下的這一瞬間,當成在人世間的最後一刻來珍惜。
知道生命的本質是「無常」,知道死亡是必然的結果,反而可以使我們較坦然的面對人生,因為既然每一個人在世間的結局是同樣的,那其間的差別就在於人生的過程中,生命所呈現的意義有多少?
我們給有緣的家人親朋帶來了什麼?我們為這個世間付出了什麼?有一位醫生的太太,為五十歲不到即英年早逝的先生,向師父表示心中的憤怨不平,她為先生不眠不休的為病人服務,卻換來如此下場感到上天的不公,師父問:「妳先生做醫生多久了?」,她說:「二十幾年了。」,師父說:「妳先生這二十幾年過得很有意義,他為這社會挽救了許多家庭,救活了許多生命,造福廣大的人群,妳應該為他感到高興。有些人雖然能活到七、八十歲而壽終正寢,然而對社會人群並沒有絲毫貢獻,這樣的人生,綜然多活了二、三十歲,又有什麼意義呢?」
生命的意義不在於壽命長短,而在於它所散發的光與熱,佛教徒對死亡的看法,不只是一期生命的結束,更是下一期新生命的開始,因此面對死亡是以平常心坦然視之的,一位佛教徒在死亡的前一刻,在乎的不是在世間留下多少存款,成就多少豐功偉業,而是你的我執去除了幾分,成就了多少道業,幫助了多少人離苦得樂。一位六十多歲罹患癌症,醫生已宣告不治的老菩薩,他信佛虔誠平常跟隨在師父身邊修行,當他知道這不治的消息時,向師父表示他想利用最後剩下的短暫時間,為來寺院修道的信徒服務,他自忖時日無多,因此無私無我的為常住大眾奉獻他的生命,忘了他的身體,也忘了他的病痛,全心虔誠的與慈悲的佛菩薩相應,然而他卻奇蹟似的活了下來,到八十多歲才往生。
佛陀告訴我們無常的真理,「無常」不是只有消極的「苦」,「無常」也代表「希望」,因為有無窮的「希望」,所以生命就有「無限」的可能,因此佛教告訴我們的是要積極努力奮發精進,隨著在世間的不同因緣,給與身邊的人關懷與鼓勵,所謂「但願眾生得離苦,不願自己求安樂。」
這就是佛教菩薩道的精神,也就是面對「無常」時生命積極的展現。
引用自http://blog.udn.com/xuan08629/2972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