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時間用電腦 小心電腦族皮膚症候群
【台灣新生報╱記者高碧蓮/台北報導】
2008.06.23 09:27 am
長時間使用電腦當心「電腦族皮膚症候群」上身?皮膚科主治醫師鄭惠文表示,門診中常見的電腦族皮膚症候群主要有「電腦掌」、「滑鼠指」、「鍵盤腕墊皮膚炎」、「螢光幕皮膚炎」。
鄭惠文指出,電腦族皮膚症候群其主要外顯症狀在手部主要為紅色脫皮具癢感斑塊,有些人甚至還會產生水泡性皮膚炎;有些人則因為長期手部施壓而有血管擴張充血,甚至有些地方會有出血的情況,也稱之為早期壓瘡表現;在臉部則容易表現紅腫刺痛,局部還有丘疹的情形,有時厲害還有膿痂的產生。
其主要成因不外乎為接觸電腦周邊用品,引起刺激性或過敏性手部溼疹和急性水泡性皮膚炎;此外手部皮膚因為長期受到壓迫,以致局部缺氧及血管擴張;有些人則是因為異位性體質、敏感性肌膚、情緒工作壓力造成臉部酒糟樣皮膚炎等等,這些都是電腦族皮膚症候群發生的可能原因。
鄭惠文還提到,電腦族皮膚症候群通常是慢慢形成的,它不單單只有發生在長期接觸電腦相關用品的病患上,即使沒有接觸,但由於長時間接近電腦螢幕,也有可能會罹患螢光幕皮膚炎,這一點是大家平時較疏於預防及意想不到的地方。一般來說,「螢光幕皮膚炎」患者的臉上常常會出現小紅疹或丘疹,常有紅腫刺痛搔癢的情形,反反覆覆發作容易導致局部地方出現微血管擴張的臉部酒糟樣皮膚炎。
針對治療與日常保養,鄭惠文表示,外用類固醇藥膏和一些口服抗組織胺或抗生素,主要目的是要減少摩擦。養成使用電腦時,每隔30分鐘貫徹雙手體操的習慣,改變使用電腦的姿勢,也勿一直固定,否則會容易使手部某些區域,造成壓迫的缺氧情形。保持電腦螢幕乾淨無塵。保持環境通風。使用電腦需適度休息。與電腦螢幕保持40至50公分。經常保持臉部和手的皮膚清潔。使用電腦前可先塗上護膚乳液,增加皮膚抵抗力。
醫師強調,民眾在長時間使用電腦的前提之下,如果再加上不良的使用環境,如經常性流汗和長期摩擦的話,將會大大提升手部及臉部皮膚病變和過敏的情形。因此平時除了要做好皮膚基本保養外,一旦發現類似症狀,還是趕快尋求皮膚專科醫師診斷及治療。
護手體操搓、甩、拉
避免「電腦掌」、「滑鼠指」、「鍵盤腕墊皮膚炎」找上身,皮膚科主治醫師鄭惠文表示,民眾使用電腦時,每隔30分鐘應貫徹「雙手體操」的習慣,同時改變使用電腦的姿勢,才可讓手部某些區域,不會有壓迫的缺氧情形。而電腦族雙手保健操動作著重在搓、甩、拉三部份。
電腦族雙手保健操動作解析如下:
一、搓:將十指環環相扣,雙手來回搓揉數下,靜心寧神,深深呼一口氣。目的促進雙手掌心與指關節之血液循環。
二、甩:雙手各自左右上下來回甩動。目的促進雙手腕關節與下半部手臂之血液循環。
三、拉:雙手八指相扣,雙手手臂由內往外打直數次。目的促進雙手手臂與肘關節之血液循環。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新生報之《養生文化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