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趕趕趕 慢性胃炎找麻煩
【聯合報╱林衍志/台北市馨安中醫診所院長】
2008.04.14 04:07 am
現代人工作忙碌,情緒緊張,飲食不定時,或為了趕時間,時常狼吞虎嚥,消化不良,或應酬多,喜食辛辣油炸食物等因素,引起胃脘脹悶隱痛,食慾減退、餐後飽脹、惡心、噯氣、打嗝嘔酸等症狀,直到檢查才發現是慢性胃炎作祟。
慢性胃炎是慢性胃黏膜炎性病變,是一種常見病,其發病率居各種胃病之首,男多於女,且隨年齡增長發病率逐漸提高,50歲以上者發病率可達50%,主要分為淺表性胃炎和萎縮性胃炎.,慢性胃炎的診斷主要有賴於胃鏡檢查和直視下胃黏膜活組織檢查。
慢性胃炎可能與下列因素有關:(1)飲食因素:長期飲用烈酒、咖啡等刺激性飲料,食用過燙、冰冷、辛辣食物,吸菸以及藥物(如阿斯匹林、磺胺類等)。(2)細菌尤其是幽門螺旋桿菌(簡稱HP)的侵入感染,均可破壞胃黏膜而致病。(3)膽汁反流:幽門括約肌功能失調可引起膽汁反流入胃,破壞胃黏膜屏障。(4)中樞神經功能失調:大腦皮質功能紊亂則引起神經功能失調,胃壁營養障礙,容易造成胃黏膜損壞。(5)免疫因素。
中醫認為,飲食不節和脾胃虛弱是慢性胃炎的主要因素,治療慢性胃炎分為肝胃不和型、脾胃虛弱型、胃陰不足型、胃絡瘀血型等,依照不同症狀,配以不同藥方,可對症下藥。
肝胃不和型:容易因情緒而發病,發作時胃部脹滿疼痛、脅肋脹痛、急躁易怒,宜疏肝理氣、和胃降逆,以用加味四逆散、小柴胡湯、半夏瀉心湯加減治之。
脾胃虛弱型:出現胃部隱隱作痛,食慾不佳、胃脹不適,食後胸悶腹脹、噁心、手足不溫、此多屬於慢性淺表性胃炎、胃下垂等症。中藥治療以黃耆建中湯、香砂六君子湯、補中益氣湯等加減治之。
胃陰不足型:自覺胃腕隱痛或灼熱感,嘈雜不舒服、飢餓而不欲進食、體瘦便秘,多屬萎縮性胃炎,宜養陰益胃,以加減一貫煎或黃連阿膠湯加減治之。
胃絡瘀血型:常出現胃腕刺痛,大便黑色、胃脹、惡寒、舌有瘀斑,常見於長期胃潰瘍、胃出血。以大黃牡丹皮湯、清胃散等加減治之。若患者不排斥針灸者,可配合取中脘、天樞、氣海等穴位,配合溫灸,一段時間多半有明顯的改善。
總之,慢性胃炎患者平時飲食宜定時定量,細嚼慢嚥,少吃鹽醃食品,不吃辛辣、煎炸、香燥、堅硬、熱燙、寒涼等刺激性食物,多吃新鮮蔬菜、水果,不要暴飲暴食,都是應注意的事項。
從目前治療情況來看,慢性淺表性胃炎約有30%可好轉;約50%長期保持穩定不變;約有20%轉為萎縮性胃炎。(作者兼具中西醫師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