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4月3日

華爾街日報:國際金融風暴橫掃 已開發、開發中國家命運大不同

華爾街日報:國際金融風暴橫掃 已開發、開發中國家命運大不同
鉅亨網編譯鍾詠翔‧綜合外電04/03 15:50

據華爾街日報報導,美國—國際金融風暴的中心—
正拖累全球經濟的成長。美國聯準會(Fed)主席Ben
Bernank周三對經濟前景發表到目前為止最悲觀的看法,
表示衰退是有可能的。在國會發表的證詞中,他亦指出
聯準會預估未來幾季全球成長將會放緩。
即將到來的一周,國際貨幣基金會(IMF)、世界銀行
(World Bank)將召開春季會議,全球經濟將成為各國財
長討論重心。而議程的主要焦點是修改全球金融法規、
減緩全球信貸緊縮壓力及提高經濟成長率。
澳洲、巴西、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及卡達等國家的經
濟仍能維持擴張,儘管相較於2007年有所回落,主要是
因為這些國家盛產價格高昂的石油、鐵礦砂、礬土或銅
礦。
資源豐沛的國家—包括俄羅斯、巴西、澳洲—他們
的經濟可望持續繁榮。中國大陸、印度及其他地區對原
物料的巨大需求,提供了商品生產國除了美國市場以外
的另一種選擇,並減少了商品市場動盪的可能性。
對許多商品生產國來說,最大的危險是經濟過熱。
中東產油大國將他們的財富用於鋪設道路、建設機場及
開發新油(氣)田。然而這些支出卻點燃了通膨之火。通
膨的情況隨著美元大貶而惡化,因為這提高波斯灣國家
的進口價格。
在卡達,通膨急升至14%,在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通
膨引發一連串暴力抗爭,外籍勞工因他們的購買力不斷
下降而憤怒不已。
老牌重機械生產國如德國、日本也能夠安然渡過這
些問題,主要是因為他們多元化他們的市場。
在德國9700億歐元的出口額中,資本財(capital
goods)占1.52兆美元或逾40%。德國出口商協會預估,今
年的出口將增長5%,雖然低於2007年的8%,但仍是歐洲
最大經濟體的關鍵支柱。
然而,亞洲的消費產品出口國如泰國、菲律賓、馬
來西亞、中國大陸,這些倚靠對美出口走向繁榮的國家
,正看見他們快速成長的經濟成長率向下修正。
不過,重蹈1990年代金融風暴覆轍的可能性不高,
因為亞洲各國已經建立起龐大的現金準備與經常帳盈餘
,這些資金可讓他們用來支付外國債務。
而波羅的海國家匈牙利與冰島,這些仰賴借貸以資
助成長的國家,當下正被國際金融機構密切觀察,查看
他們是否會因信貸緊縮而陷入心神不寧的狀態。
人口稀少的冰島,也是最近容易遭致傷害的國家。
去年年底,主要由銀行界持有的外國債務相當於該國國
內生產毛額(GDP)的430%,是東歐國家的7倍。全球信貸
緊縮意味冰島的銀行業者必須支付更高的利息才能獲取
海外資金。為了因應這樣的局勢,當地的企業與家庭正
抑制他們的借貸與支出。
不過,冰島的貨幣克朗仍面臨沉重壓力。冰島銀行
界為債務尋求保險的成本創歷史新高,為各國銀行界首
見。這通常意味投資人認為債務違約的可能性甚高。
許多投資人亦懷疑波羅的海國家因應龐大經常帳赤
字的能力。拉脫維亞(原蘇聯共和國之一,1991年8月宣
佈獨立)的經常帳赤字相當於該國國內生產毛額的23%,
與美國的5%形成對比。拉脫維亞的經常帳赤字之所以這
麼高,主要是因過信貸成本低廉、不動產市場景氣大好
及居民勇於追逐進口商品所致。
形成風暴的佛州、加州、內華達州以其他地區,他
們的房地產市場崩盤。因為證券涉及抵押貸款,導致歐
美金融公司蒙受巨大損失、衝擊美國經濟、令美國和部
份歐洲地區的信貸業務枯竭、迫使聯準會多次降息以及
美元重貶。如今,這個金融龍捲風正橫掃全球,有些地
區遭受損害,有些地區大致未受傷害。
世界銀行總裁Robert Zoellick周三在華盛頓特區全
球發展中心的一場演說中強調:「在當下與過去的金融
震盪之間,明顯的差異是已開發與開發中國家兩者之間
的表現。不僅是開發中國家遠離震央,而且市場震盪的
程度也不同。」
目前來看,全球經濟看起來能夠安平渡過這場風暴
,除非美國經濟大幅衰退。華盛頓特區智庫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周四發表的
數據顯示,預估今年全球經濟的成長率為3.8%,之前的
預估值為4.7%。